Wednesday 2 February 2011

太陽出來了


我們家樓上,靠後花園那邊每個房間的窗外,是最好的天文台。春花秋月、晴雲陰雨,每天斜陽或晨曦,都可以一覽無遺。



望向左方遠處的小丘上,綿羊爸爸媽媽們都在暖暖的冬陽下吃著草,春天不遠,還有兩、三個月,小羊兒們便會出世了。


透過窗紗,午後的日光懶洋洋的灑進飯廳來,當我不在廚房煮燒蒸焗的時候,最喜歡躲在這裡看書或寫字畫畫。當然,也在這兒喝茶吃東西。



我兩個大細路很喜歡吃任何與過年有關的食物。中式糖果、煎堆、年糕、蘿蔔糕等等;可能因為我一年只做一次的關係。但我相信,有如聖誕節的火雞和百果餡餅,這類食物,要應節才吃得有味道的。


我是家中的老二,有大哥、三弟、四弟和最小的妹妹。父母雖然不承認有任何偏袒,但媽媽比較疼愛哥哥是我們都知道的,因為他是大兒子又喜歡進廚房去幫忙。但每年除夕晚過後,天沒亮,全家人都還熟睡的時候,媽媽只會悄悄的喚醒我,做她助手,跟她一起炸煎堆。她說兄弟們粗手粗腳又沒耐性,妹妹年紀太少;她要每個煎堆都完美無暇,圓圓滿滿的,那是鄉間傳說,深信全家整年運程就全憑炸起來的煎堆斷定。被委以如此重任,那種光榮感給予我無比的鼓勵。我長大後相信,是媽媽用來引導不喜歡廚藝的我的技巧,手段果然高明。


碗仔糕 (或砵仔糕) 是我兒時心愛的街邊小食之一,年中我也會不時做來吃著懷舊。





今年春節來得特別早。才歡天喜地的送走了聖誕新年,馬上就要迎接農曆新禧。



豆沙煎堆
( 16 個 )

材料:

餡:       罐頭紅豆沙 半杯 
皮:       糯米粉          3杯過篩
(a)料:   黃糖             半杯 或 1 條半片糖
               熱水             1 1/4杯
白芝麻: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1 - 1 1/2 杯
炸油: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適量

水 1 小碟用沾手搓麵團用
竹筷子和鋼杓
篩子


1)  將豆沙從罐裹取出放進碗內。
2)  皮:(a)料攪勻至糖完全溶化待涼後,用其中之 1 杯的水加入已篩過的糯米粉內,只逐漸加糖水揉合成光滑且軟硬適度的麵糰,桌上灑粉,將麵糰放桌上揉成長條,分切成約 16 塊。繼而用乾粉塗手心以防黏貼。
3)  每小塊糯米糰包入一小匙豆沙揉成圓球狀,滾上芝麻,輕搓圓球使芝麻固定,手心塗乾粉然後再繼續,每一個麵糰都如是。
4)  炸油略燒熱,先放進一小塊糯米糰,如糰邊起泡並浮起,即是溫度適中,可放入糯米球,
     用中火炸呈金黃色且球脹大(約5分鐘)即可撈上篩子晾油後,置鋪了廚紙的大碟上吸油。

小小提示:

1)  我用的杯是 250ml 容量 size 的。

2) 搓粉時先下 1 杯糖水,初時可能會凝成粗粒大塊,可以逐湯匙的糖水加入揉搓至光滑適中的麵團。 ( 在這階段,很少的水會做成很大的分別)

3) 不要放太多餡,以防爆裂,搓入餡後如呈裂紋,可從另一塊切出未搓的麵塊上 '偷' 一小片,用略沾水的手按平輕輕補貼在缺口上,再用雙手的手指部位略沾水,輕柔地把粉球搓圓。

4)  搓麵團時盡量用指尖輕柔地把粉球搓圓。炸時分兩次下鍋,有多些空間讓煎堆澎脹。不要大力碰撞被炸中的煎堆,只需用竹筷子和鋼杓輕撥。   



紅豆砵仔糕 

粘米粉          6安士
澄麵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3安士
紅豆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6安士
片糖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8安士

1) 洗乾淨紅豆後,用清水浸透 (最少浸三小時),煮軟,隔去水分待用。
2) 粘米粉與澄麵同篩勻,加入水1杯半拌勻後,用篩過濾成粉漿。
3) 用2杯半水煮溶片糖後,即沖入粉漿中,迅速攪勻。
4) 將盛砵仔糕的小碗塗油(我用買來做法式焦糖焞蛋的布丁小盅),注入適量粉漿(半滿)
    及紅豆(隨意),放入蒸籠內,加蓋,用猛火蒸二十至三十分鐘即成。





2 comments:

  1. 我也是家中老二,上有姐姐,下有兩個弟弟.
    我也很喜歡煮食!雖然爸媽從未教授任何烹飪知識,但獨自在外生活,時不時自己亂做一通,也很過癮~
    以往曾經做過一次煎堆,做了奶黃和芋泥餡,很美味啊!因為我是油炸食品愛好者.

    ReplyDelete
  2. Dear Natalie,

    很高興認識了你這個老二,來,給你拍個 highfive!!
    在外國生活簡單,如果喜愛烹飪弄東西吃,不但可以滿足自己懷鄉的口味,也可以與家人朋友分享,會裝製造很滿足愉快的時光。
    我其實只有過年才做煎堆。下次要跟你放奶黃和芋泥餡,給家人一個驚喜!謝謝 :)

    ReplyDelete